“王医生,急诊来了一个气管异物的患儿,气道三维重建结果已经证实,考虑右肺下叶异物,怎么办?”9月2日晚21:26分,连云港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王娟医生接到了来自急诊霍医生的电话。王医生快速回复了儿科急诊,“把病人收住儿内呼吸科,准备气管镜下取异物”。
这是一个1岁大小患者,体重只有11kg,中午在和奶奶在家,进食鸡肉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呛咳,当时患儿即出现了面色青紫,经过紧急拍背等处理后患儿咳出一块较大的鸡肉,随后面色青紫得以改善。晚间,妈妈回家后发现患儿睡觉时气管内有明显的“吱吱”声,问了奶奶,妈妈怀疑患儿气道内仍有异物没排出,随即驱车赶到我院急诊,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始的那一幕。
9月3日上午10:20分,各项准备工作就绪,手术准时开始。摆体位、镇静、麻醉、吸氧、心电监护、鼻腔护理、润滑气管镜,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,PICU的专科护士很流畅地配合医生的各项操作,过鼻腔、会厌、声门、气管、气管、隆突,气管镜顺利地一级一级往下走,很快便到达了右肺中下叶的位置,全场的医务人员用满怀期待的眼神盯着王医生,希望听到那句“找到了”。经过仔细的查看,王医生并没有看到大家想象中的“大异物”。这时,作为主操作医生的王医生也不免心生疑惑,因为患儿年龄较小,气道太细,即使外径3.7mm的支气管镜也很难到达一些亚段支气管,在没有明确看到异物的情况下,我们该怎么办呢?回想患儿入院时肺部听诊右下肺底呼吸音还是明显减弱的,我们判定异物的位置应该很深,深就说明异物较小,“灌洗+负压吸引”应该能解决问题。5ml,5ml,5ml…,随着灌洗量的增多,意料之中的“异物”出现了:一片片类似絮状物的东西出现在了吸引管道里,所有在场的医务人员都长舒了一口气,终于出来了。在确保患儿安全的前提下,我们又反复查看了患儿其它部位的各级支气管,确保异物无残留。历时40分钟左右,手术圆满结束。孩子的呼吸顺畅了,再听诊,右下肺的呼吸音较前明显增强了,手术成功!
气管异物是异物进入、停留或嵌顿于气管或支气管内的状态。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。常因儿童牙齿发育不完善、进食时哭闹或嬉笑,或因全身麻醉、昏迷病人将呕吐物或假牙等吸入所致。因右侧支气管管径较粗且陡直,故而异物常落入该侧支气管内;若两侧支气管受堵则可引起窒息死亡。 临床表现为剧烈呛咳、呼吸不畅、气管拍击音,以及阻塞性肺不张或肺气肿症状。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可确诊,并可经此取出异物;若支气管镜不能取出则应及早手术取出异物。
气道异物按位置分为隆突上和隆突下异物,一般隆突以上的异物属于急诊手术。取异物用的是直径5.0mm以上的硬性支气管镜,虽然其钳取能力较强,但是因为其不能弯曲的特点,无法到达隆突以下较深的位置。同时,外径5.0mm以上的硬镜对只有1岁的小患儿狭小的气道而言太粗,不适宜操作。隆突以下的异物相对于隆突以上的异物而言,对患儿的呼吸功能影响更小一些,相对安全,故不属于急诊手术。因为其位置较深,故需要应用可弯曲的软性支气管镜操作。 我院呼吸内科配备有外径2.6mm、3.7mm、4.6mm的各种型号的软性支气管镜,能满足各个年龄段患儿的需求。并配备有异物蓝、异物钳等钳取异物的设备。
王娟医生提醒各位家长,一定要做好支气管异物预防工作:1.首先应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。当小孩口中含有食物的时候,不要引逗他们哭笑、说话或惊吓,以防将食物吸入气管。把孩子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。2.孩子呕吐时,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,使他容易吐出,免得吸入气管。3.如咽部有异物,绝不可用手指挖取,也不可用吞咽大块食物的方法将异物压下去,应设法诱其吐出。4.3岁以下小儿应尽量少吃干果、豆类,家长及保育员平时对小儿应注意,不要给予瓜子、花生米一类食物给小儿。5.婴儿哺乳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嘴孔眼不要过大,防止吸奶过急;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;不要吸吮带眼的安抚奶嘴;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嘴;喂奶后不要过早地翻动宝宝,最好把宝宝竖起来,轻轻拍打背部,使他打出几个“饱嗝”后,再放回床上。